8月18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持续上涨,已经从今年年初的1928.46点上涨至4121.51点,今年以来涨幅已经超过了110%。
在政策支持与创新驱动的双重动力下,国内医药行业正加速复苏。8月18日,港股龙头药企中国生物制药(公布2025半年度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75.7亿元,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40.2%,连续三个报告期实现双位数稳定增长
国家医疗保障局8月18日消息,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日前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要求,赋能医药产业创新,落实《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完善生育保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日前,信达生物公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总产品收入超52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今年以来,信达生物新药研发进展不断:拿下全球首个GCG/GLP-1双靶点药物及国内首个IGF-1R抗体;7款1类新药首次获批临床等。目前公司有52款新药(50款1类新药)在国内处于申请临床及以上阶段,涵盖小分子、单抗、双抗、ADC、CAR-T等药物形式,其中6款新药已处于NDA或III期临床阶段,上市可期。
8月14日,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健康”)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2025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总收入为353亿元,同比增长24.5%;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下(Non-IFRS)净利润达35.7亿元,同比增长35%。截至2025年6月30日,京东健康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突破2亿;京东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单量超过50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加,对医疗健康养生方面的知识也更为关注。部分不法之徒借助信息公开和医疗健康科普形式变相发布违法违规医疗广告提供了可乘之机。
近几年,太极集团的中成药销售持续火热,2025年Q1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首次挺进中成药TOP5集团(二级),24个品类有正增长,中药龙头实至名归。目前,集团拥有21个销售额过亿的中成药和化学药,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大卖超过10亿元,新品枸橼酸注射液上市后实现“3连涨”,品牌实力不容小觑。集团的创新成果逐步进入收获期,今年1月华盖颗粒在澳门获批,2月提交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新药临床申请,意在撬开2300亿生物药市场大门。
8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公示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及相关信息的公告》指出,国家医保局近期对申报药品进行了初步形式审查,534个药品通过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初审,首次设立的商保创新药目录共有121个药品通过审查。
近期,济川药业捷报频传,公司的复方聚乙二醇(3350)电解质散、合作的1类创新药济可舒(玛硒洛沙韦片)先后获批上市,自研中药1.1类新药小儿便通颗粒报产获受理。近年来,济川药业坚定践行“内生+外延”双轮驱动战略,持续创新研发,重磅新品获批不断,过评品种已达25个,6个产品报产在审。此外,公司大力推动产品引进,多款创新药猛攻千亿市场。
近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门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通知》,明年1月1日起实施包括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门特部分病种探索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村卫生站可作为普通门诊选点等重磅改革内容。虽然这是医保机构(如医保局等)向医疗机构支付医保基金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变化,看似与患者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也对患者的就医影响重大。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对此次改革进行解读。
近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组织医疗机构报送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需求量的通知》,于8月6日至25日开展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医疗机构需求量填报工作。本次集采共涉及55个品种,报量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8月5日,由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和米内研究院主办的“标准引领创新 实践验证价值——药品零售终端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全国首批“研究型药店”正式登台亮相并授牌。
受生活节奏加快、三餐无规律、作息日夜颠倒等不良习惯影响,我国胃病发病率正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然而,这个百亿热销市场近几年跌宕起伏,洗牌加快,2025年Q1健民药业首次升上TOP18集团,成为市场新黑马,34个中成药挺进两大TOP20榜单,华润三九、扬子江、济川、邯郸多个独家产品领先。1类新药获得市场高度认可,上市后销售暴涨,目前还有3款新药在冲刺。
日前,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中报披露拉开帷幕。截至目前,医药企业已有超过100家披露业绩情况,近6成报喜。从净利润来看,CXO龙头药明康德首次突破80亿元,上海医药、新和成、恩华药业、浙江医药等创新高,昔日150亿净利润医药股止跌。从增速来看,达仁堂、步长制药、甘李药业、沃华医药等28家翻倍,9家扭亏为盈。此外,超过30家亏损,ST天圣、蓝帆医疗、达安基因等13家减亏。
2025年7月,7个1类新药、13个改良型新药申请上市,256个品种按新分类仿制申请申报,其中53个品种暂无国内仿制获批,瑞维那新吸入溶液仿制申报企业最多,有10家;23个存量品种有企业申报一致性评价;12个1类新药首次获批上市,10个品种获批新适应症,3个品种获批新剂型;22个品种首家过评,其中10个为首仿。